资讯

欧盟委员会为何执意对华加税?

   2024-11-04 250
核心提示: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相关决定预计将于当地时间30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反补贴税将于31日起正式实施。

当地时间10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相关决定预计将于当地时间30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反补贴税将于31日起正式实施。

针对此结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30日回应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欧盟委员会为何执意对华加税?该措施落地将带来哪些后果?

欧盟反补贴调查和加征关税是政治选择的结果

早在202310月,欧盟委员会就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然而这场反补贴调查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调查并非出于欧盟产业的申请,而是欧委会自行发起,明显违反市场意愿。另一方面,欧委会在抽样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欧美企业,只选择中国本土企业进行调查。这暴露出反补贴调查不仅预设了结果,而且实行了“双重标准”,其本质是将调查工具武器化、政治化,以所谓“公平竞争”之名破坏真正的公平竞争。

事实上,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和加税举动恰恰暴露了其惧怕公平竞争的心态。燃油汽车工业是欧洲传统优势产业,而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飞速发展,据欧洲研究清洁能源交通的专业机构T&E测算,去年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近五分之一是在中国制造的,到2024年底,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本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相对较慢,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欧盟企图通过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汽车产业设置障碍,缓解自身竞争压力。

加税让谁最受伤?

欧洲车企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每年创造近千亿欧元贸易顺差,2023年德国乘用车总产量约为410万辆,其中约四分之三用于出口。这种情况下,欧盟加征反补贴税,能提振欧洲汽车产业和经济增长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加税必然损害欧洲消费者利益。李大伟表示,从历史上的贸易争端看,加征关税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对欧洲消费者而言,不仅进口自中国的新能源车将涨价,其他国家的车企也会借机涨价。比如,在欧盟宣布拟对华加征关税后,特斯拉就宣布在欧洲上调产品售价。贸易保护主义无法降低产品价格,这使得欧洲消费者“很受伤”。

其次,加税必然对欧洲汽车产业产生巨大冲击。近期,作为被“保护”的对象,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主要车企集体发声反对欧盟对华加税。对此,李大伟表示,对华加税表面上看会减轻欧洲车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但良性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只有通过良性竞争,企业才有动力不断改善技术,不断扩大自身市场占有优势。并且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国家的产业链都不可能独自存在。欧洲的车企需要中国的市场,也需要与中国在上下游、联合研发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当前欧盟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仅保护不了欧洲企业,还会遏制欧洲车企的研发动力,并削弱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这就是欧洲车企反对加税的原因。”李大伟说。

当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短期内也会对我国车企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从长期看反而会激励我国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加强研发,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李大伟表示,中国车企的竞争优势在于掌握了新能源技术革命的竞争优势,比如比亚迪产品之所以受欧洲消费者欢迎,主要还是其设计和技术理念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历史早已证明,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保”不出真正繁荣强大的产业。11年前,欧洲曾把太阳能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企图通过提升关税,促进本土光伏产业发展。但这一政策的结果适得其反,欧洲市场被别国企业占领,许多工厂破产、库存积压严重。

殷鉴不远。欧盟机构执意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加征高额关税,必将使其市场参与方、企业和消费者深受其苦。

本土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良性竞争和开放合作的产物。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政府尊重市场经济规则,让众多车企同台竞技。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就是在这样的创新竞争中相互比拼,不断强大自己,不断做大“蛋糕”。

在开放合作方面,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近年来,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纷纷拓展在华新能源汽车业务。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等中企已经或计划在欧洲投资建厂。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要成为全球企业,本土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可以进一步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厂、成立研发中心、开拓销售渠道等,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推动中国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当然,具体在哪一国哪一地建厂发展,企业家们肯定会有各自理性的选择。

(来源:新华网思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铭柜紧固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东方铭柜紧固件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东方铭柜紧固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东方铭柜紧固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更多>同类资讯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13910311642

关注我们
  • 下载网站APP

  • 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