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战】
紧固件是海盐的“老牌”传统产业,海盐也因此被称为“铁海盐”。
10年前,针对紧固件企业不符合规划布局、产业层次低、安全隐患矛盾突出等问题,海盐以一场酸洗磷化企业和紧固件企业污染整治行动,清退“低散乱污”,谋求产业升级。
舍一时,谋长远。
历经10年的持续努力,海盐紧固件产业“凤凰涅槃”,去年年产值达130余亿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余亿元,达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一个以紧固件生产、研发、销售为核心的品质化、绿色化、数字化企业集群正在海盐大地蓬勃崛起。
退低聚优,“瘦身”提质
染黄河道的小螺帽脱胎成了行业绿色“隐形冠军”
“‘需要螺母,到宇星’,这是许多国内外同行的共识。”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家华骄傲地说。据介绍,该公司螺母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位列第一,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已被评为浙江省“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回顾10年前,在海盐酸洗磷化企业和紧固件企业污染整治行动中,因使用盐酸化学除锈工艺,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宇星被列入整治名单。沈家华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如果企业想继续生存,必须转型升级。”
观念一转天地宽。
沈家华用两年时间,多次出国考察学习,最终花560万元从德国引进全国紧固件行业首台抛丸机,利用钢珠碰撞除锈的原理,彻底取代盐酸化学除锈工艺,在全县率先实现紧固件酸洗表面处理零污染。
沈家华算了一笔账,原来酸洗一个钢材圆盘要半个小时以上,现在抛丸一个圆盘只要五六分钟,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现在抛丸每吨钢材的生产成本为60元,而原来酸洗的生产成本为每吨110元。
从环境效益来讲,原先酸洗工序产生的每月55吨废酸、7吨废泥、50吨废水“不复存在”,新设备的使用起到了减员增效的效果。
此后,宇星先后引进自动光学筛选机、自动数控车床、全自动螺母攻牙机、自动锻打设备等,逐步实现自动化。在大攻牙车间,人工手摆攻牙变成全自动攻牙后,效率提升近5倍。
一隅观全局。数据显示,10年来,海盐关停腾退“低散乱污”紧固件企业500多家,近3年腾退低效土地600多亩,今年完成392家紧固件生产企业的绿色提升验收。
“通过全面开展以紧固件为重点的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让海盐紧固件行业‘瘦身’提质。”海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倒逼企业技术整改或淘汰退出,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解决紧固件行业企业附加值低、产业规模小、环境污染大等发展问题和瓶颈,实现‘脱胎换骨’。”
数字赋能,智能制造
“数字化”出圈为转型紧固件企业开拓新未来
去年12月,海盐在一个月内接连发布了《海盐县紧固件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专项政策》和《海盐县紧固件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巧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方面的难题,为企业数字化改造插上翅膀。
“政策的支持,让我们信心更足。”七丰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跃忠深有感触,“我们对整个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引进自动滚丝机、自动热镦成型机,减少生产工序,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产品稳定性,同时建立自动化仓储系统,并与ERP软件系统精准对接,实现产品库存的精确管理。”从成立之初的作坊式企业,七丰蝶变为拥有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销售收入近两亿元,利税约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三板上市企业浙江荣亿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投产的年产3亿件高端精密汽车配件、航天、医疗零部件智能建设项目,实现了5G数字化通信全场覆盖。制造部经理张文永说:“通过对高端紧固件类产品的研发和量产,预计2022年,新项目年产值能达到1.5亿元。
据悉,海盐以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和紧固件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两项省级试点为契机,构建“企业、政府、银行、服务商、协会”五方联盟,设立紧固件产业链链长,由链长协同推进“五方联盟”机制运作;在全省率先推出“数字化券”,支持企业数字化问诊,引导企业走好数字化改造第一步,并全面启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行动。
至2020年底,海盐紧固件企业两年累计智能化技术改造投入14.26亿元,规上紧固件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率73.08%、骨干企业覆盖率达100%;实现上云诊断服务全覆盖,企业深度上云10家;成功创建海盐首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紧固件省级创新综合服务体。
产业集群,重塑生机
“磁力效应”打造紧固件项目“高端链”
依托紧固件产业雄厚基础和服务优势,海盐“磁力效应”明显。国内500强中天集团、德国著名紧固件企业伍尔特、浙江中拓新材料等一批“高端链”项目相继落地。进一步增强集群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成为海盐紧固件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海盐县已建成开发区、秦山、于城和澉浦四大紧固件产业集聚区,1个特色小微园区,吸引入园紧固件企业近300家,其中涉及汽配产品生产企业120余家,风电、军工、核电相关产品生产企业10余家,产品涵盖螺母、螺钉等12大类产品14000余种型号规格。
“这些企业的配套分工相对完备充足。”海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拉丝、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配套服务环节,全县有70余家企业,与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相比,超过1:10的比例,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表面处理、产品检测到设备制造、物流等全产业链。”
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海盐建成了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海盐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级科技创新综合体(浙江省紧固件创新服务综合体)、教育培训平台(海盐县职业技术学校)和行业服务平台(浙江省紧固件同业商会)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从原材料、辅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紧固件标准化体系,已累计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个,国家标准17个,浙江制造团体标准4个。
“海盐已成为全国领先紧固件基地,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全县紧固件生产企业数达6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50家,亿元企业25家,去年规上紧固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46亿元,创造税收约3.38亿元。”上述负责人介绍道。
【启示录】
跳出思维定势,拓宽发展空间
10年来,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海盐紧固件产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究其缘由,是跳出思维定势,拓宽发展空间,下活全县一盘棋。
一是优化紧固件行业发展平台。全面深入整治“低散乱污”,出台扶持政策,完善服务平台,引导成长型、科技型等紧固件企业集聚发展。
二是提升紧固件行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产品应用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三是培育紧固件行业优质企业。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加快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构建“一个行业+一批服务商+一批示范企业+一个行业级智能制造平台”的“四个一”紧固件产业制造新模式,培育上下游完备的供应链。
四是推进紧固件行业绿色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全行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质效提升,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